资讯详情

还得是中国非遗古法技艺!缫丝、植物染、蜀锦、绒花,古老却明艳的美~李子柒让中国传统文化走进更多人的视野~

拓拔欣分享 2024-11-15 1.3W阅读

在这个快节奏的数字时代,李子柒如同一股清流,缓缓讲述着那些被时光温柔以待的传统技艺。2024年11月13日,她再次以视频为信使,将《送给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》的深情,通过《如愿》的旋律与四项非遗技艺的展示,传递给了每一个期待她声音的人。

图片视频开篇,是李子柒穿梭于绿意盎然的桑田之间,轻柔地采撷一片片桑叶,那细致入微的动作,仿佛能听见蚕宝宝沙沙嚼食的声音,预示着一场关于美的蜕变即将上演。养蚕、缫丝,这些古老而繁复的工艺,在她的指尖下重生,每一寸丝线都缠绕着对传统的敬畏与热爱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Part.

01

非遗技艺——缫丝

非遗小知识

在纺织业的历史长河中,缫丝技术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。

缫丝技艺源远流长,据史书记载,早在黄帝时期,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养蚕取丝。这一技艺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完善,形成了一套复杂而精细的操作流程。从选蚕、养蚕、采茧、煮茧到缫丝、织造,每一步都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。缫丝技艺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方式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的展现。

图片

图片

缫丝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:

选茧:首先需要挑选出质量好的蚕茧,这通常需要经验丰富的工人来完成。

煮茧:将选出的蚕茧放入沸水中煮沸,以软化茧壳,便于后续操作。

缫丝:将煮过的蚕茧放在缫丝机上,通过机械或手工的方式将丝线从茧中拉出。

收集丝线:拉出的丝线会被缠绕在纺锤上,形成丝束。

干燥:将收集好的丝束进行干燥处理,以去除多余的水分。

整理:最后,将干燥后的丝线进行整理,以便用于织造或其他用途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色彩的奇迹在植物染中悄然发生。李子柒选用葡萄皮作为天然染料,那一抹抹从紫到绿的渐变,不仅是色彩的艺术,更是大自然赋予的魔法。蚕丝在她的巧手下,渐渐染上了时间的颜色,每一缕都散发着大地的芬芳,讲述着草木染色的古老传说。

图片

图片

Part.

02

非遗技艺——植物染

非遗小知识

植物染是指利用植物的根、茎、叶、花、果等部位提取天然色素,用于纺织品或其他材料的着色过程。这种染色方法历史悠久,早在古代就被人类所使用。随着化学染料的普及,植物染一度被边缘化。然而,近年来,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,植物染再次受到关注。

图片

图片

植物染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,从服装到家居用品,再到艺术创作,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。具体的应用场景如:

1. 服装设计:许多设计师开始尝试将植物染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中,创造出既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服饰。

2. 家居装饰:植物染的布料和织物可以用于制作窗帘、桌布、抱枕等家居用品,为室内空间增添一抹自然的温馨。

3. 艺术品:艺术家们利用植物染的独特色彩和质感,创作出独一无二的画作和工艺品。

图片

图片

蜀锦,那斑斓如画的织物,在李子柒的视频中不仅仅是布料,它是历史的见证,是文化的载体。她身着自制的蜀锦裙,裙摆轻扬间,绒花绽放其上,如同宋代百迭裙穿越时空的对话,每一针每一线,都是对古老技艺的致敬与创新。

图片

图片

Part.

03

非遗技艺——蜀锦

非遗小知识

蜀锦起源于中国四川地区,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。据史书记载,早在战国时期,蜀地就已经开始织造丝绸,而到了汉代,蜀锦已经成为了皇室贵族的专属用品。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,蜀锦更是远销海外,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。

图片

蜀锦的制作工艺十分独特,它融合了古代织锦技术的精华,同时又注入了四川地区的特色。在制作过程中,工匠们需要精心挑选丝线,然后按照设计图案进行编织。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极其精细的操作,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整个作品的质量。因此,蜀锦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,也是工匠们辛勤劳动的结晶。

图片

图片

蜀锦的图案丰富多彩,既有传统的龙凤、花鸟等吉祥图案,也有反映四川地区山水风光的作品。这些图案不仅美观大方,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例如,龙凤图案象征着吉祥如意、幸福美满;花鸟图案则寓意着生机勃勃、繁荣昌盛。通过这些图案,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

图片

图片

而绒花,这门细腻至极的手工艺,在李子柒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。她以铜丝为骨,蚕丝为肉,一点点勾勒出紫莲的形态,那是对美好愿景的寄托,也是对传统文化深深的爱恋。当绒花在她指尖轻轻摇曳,仿佛整个春天都在这一刻复苏。

图片

图片

Part.

04

非遗技艺——绒花

非遗小知识

绒花以天然蚕丝和黄铜丝为主要原料,经过炼丝、染色、勾条、打尖、传花等近十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。其中,勾条是基础,所有绒花制品都需经过这道工序;而打尖则是造型的关键,通过剪刀技巧,让原本平面的蚕丝变得立体生动。最终,艺人们会用镊子将不同颜色的绒条组合在一起,形成各种栩栩如生的花卉、走兽等形态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绒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武则天时期,那时它就是皇室贡品,被誉为“宫花”。到了明清时期,绒花在南京地区更是盛行一时,成为民间节庆、婚嫁、寿诞等场合中的重要装饰品。据传,曹雪芹在《红楼梦》中对绒花的描写,更是让其声名远播。图片

图片

李子柒用她的方式,让我们看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件件展品,它们是活的,是可以触摸到的温度,是可以感受到的呼吸。她的每一次创作,都是一次文化的对话,一次心灵的触碰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她提醒我们慢下来,去感受那些被遗忘的美好,让传统与现代美学在碰撞中绽放出新的火花。

图片

图片

正如她在视频中所表达的,这不仅仅是一份作品,更是一份情感的传递,一种文化的延续。李子柒通过这四技非遗的展示,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,更激发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。在这条传承与创新的路上,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,传统文化并非遥不可及的古董,而是可以融入生活,赋予我们无限灵感与温暖的源泉。